用德育的春风温暖学生的心灵
杨俊山
曾几何时我对德育教育感到迷茫,学生还需要德育吗?社会还需要德育吗?一些班主任教育学生说,要学好护理专业知识,德育只要考及格就行了。一些学生也说,学好专业能挣钱,德育能当饭吃吗?德育在人们的眼里好像就是副科,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以致朋友问我是代什么课时,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德育老师。
德育真的不重要吗?真的无足轻重吗?德育还有价值吗?德育课的出路在哪里?这些问题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里,矛盾的思想不停敲击我遭受煎熬的心灵。
每每走上课堂,看到学生情懒的身形,茫然的眼神,思考问题时不积极的状态,一种怒火和无奈常常同时涌上心头,一个声音仿佛在告诉我:不好好学习就不让你过关,去补考吧。
仿徨催人深思,责任让我探究。逐渐我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德育成绩好的学生走上工作不懂得职业礼仪,行为不端,举止不雅,服务对象意见不断;而有些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工作后返校时对你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纵身从宿舍楼上跳下的学子乔丽芳仅仅是因为家穷,受不了同学的冷遇;轰动全国的驾车撞人后捅死伤者的药家鑫曾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 … 高分不等于高德,有才不一定造福社会,我们的教育如果频频出现这样的场景,岂不是教育者的悲哀?逐渐我明白了德育的成功不在于分数的高低,而在于用德育的雨露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温暖学生失爱的心灵。德育老师做的是虚功,但虚功不认真,就会由虚变实,看到学生日后上演一幕幕你不愿意看到的活话剧:因不懂礼貌而找不到用人单位,因经常迟到而被单位解聘,因口出秽语而被投诉,因玩忽职守而造成医疗事故。
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是学生立于社会的两根支柱。智能谋生,德育做人。所以德育老师应充分意识到自己工作的责任,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原则,给学生做人所需,让学生看到德育的虚功实化,不过分追求德育分数的高高低低,永远用学生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幸福来书写教育者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