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祥煜 更新时间:2024-11-13 09:17:20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打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23年版)
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表.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授课单位 | 思政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 |
课程编码 | GG220011102 |
课程类别 | 公共必修课 |
使用教材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23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开设学期 | 第二学期 |
适用专业 | 学院所有专业 |
学时 | 36 |
学分 | 2 |
二、课程定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程目标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在中国大地上闪耀真理光芒,也只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起,都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目的是为了使我们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加明显的提升。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四、教学方式方法
本课程结合教育部配套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中以讲授法为主,同时根据学情,适时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专题讲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等方式。通过随堂讨论、问题探究、课堂问答、案例启发、情境教学等启发式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提高教学效果,提升育人实效。
五、内容设计与安排
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
第六章:邓小平理论
第七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八章:科学发展观
结束语: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六、课程考核
本课程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各占50%。
平时成绩:包含出勤、作业、课堂交流及表现、实践教学等。
期末测试:围绕教学目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年版)课程教学内容为测试的基本依据。
七、教学参考资料
【1】《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1年1月。
【3】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4】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5月
【6】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7】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