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研室 更新时间:2010-05-25 14:20:14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打印
浅谈教学研究 ——兼谈撰写教学论文
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今天即是“世界读书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小议“教学研究”,希望钻研教学研究的朋友,不妨就从深入读书学习开始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教学研究实际上就是要不断地、快乐地读书学习。
2010/04/23 17:00
1 教学研究的题材
2 怎样进行教学研究
3 怎样撰写教研论文
4 新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研究
5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研究
1 教学研究的题材
教学研究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研究的题材来自于教师的教学实践。
1.1 研究教学内容
(1)研究大纲和教材
(2)研究科学与研究学科
研究所授课程这门科学。要对本课程的科学发展史、研究的现象、研究的方法、重大实验的结论、理论体系形成中的思想方法等要有一个较为深刻的领会和全面的掌握。这就是:教师要有一桶水。
研究所授课程这门学科。同一门课程的教材,它可按不同的知识点的选择,而编写出不同的教科书。教科书的内容应是针对教学对象不同而有所取舍。也就是:要给学生一杯水。
1 教学研究的题材
1.2 研究教学对象
教学就是让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技能和其中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教学任务的完成,可以是注重发挥教师的水平和作用,把学科知识循序渐进地、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也可以是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学会学习,主动地去吸取知识。这两种情况都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效果可能大不相同。
1 教学研究的题材
1.3 研究教师自身
教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水平的过程。
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实验了得,当你看到有关杂志上发表了有关教学实验的研究成果介绍后,才发现自己是否达到了那种水平?有的老师认为自己临床了不得,当你看到有关杂志上发表了某个病例的临床研究的报道后,才会发现自己所存在的差距。
1 教学研究的题材
1.4 研究教法与学法
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并正确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
因为任何教学方法的价值都需要通过学习方法的转化来实现。从这个角度上讲,学习方法的研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 教学研究的题材
1.5 研究本专业教学如何为社会更好地培养实用型人才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明确如何充分地发挥本专业教学的教育作用。一个没有专业基础知识的人是很难适应现代生活的,不懂基本科学知识的人,是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
例如:卫生职业教育为什么要上物理课,《物理通报》2007年第5期。就是针对当前各地卫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一种看法。
2 怎样进行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学校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建立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领导要提倡、鼓励、重视教学研究。这样才能收到既提高教师水平,又提高教学质量的双重效果。
2.1 教学研究要切实可行
(1)结合教学实际
(2)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教学研究
(3)教学研究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教学研究要出较高水平的成果,必须要做到勤奋、刻苦——这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
2 怎样进行教学研究
2.2 谈几点具体做法
教学研究,贵在坚持。
(1)投入时间
(2)开卷有益(开机有益)
(3)适当投入经费
(4)善于取长补短
2 怎样进行教学研究
2.2 谈几点具体做法
(5)善于多学科结合
例如,例谈人体中的物理现象,《科技资讯》2009年第7期;
从物理、生理和心理学角度谈谈人体的感觉,《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医学与生活中的液体表面现象,校刊2009。
有关眼睛的话题,你知道吗?《物理通报》2005年第4期
2 怎样进行教学研究
2.2 谈几点具体做法
(6)既要相信权威,又不迷信权威
针对杂志上某文章的观点;针对教科书某些内容的阐述;针对名家的某些观点,有时就是要鸡蛋里面挑骨头。但在总结成文时,要讲究语言婉转温和、言辞不宜过激。
例如,对《测自来水的电阻率》一文的意见和建议,物理通报2006年第12期等,就是在如上过程中产生的观点。
2 怎样进行教学研究
2.2 谈几点具体做法
(6)既要相信权威,又不迷信权威
还如,浅议色散与色差,物理通报1994年第9期。本文针对当时的“中学《物理》教科书”和某些“《大学物理》教学参考书”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2 怎样进行教学研究
2.2 谈几点具体做法
(6)既要相信权威,又不迷信权威
针对杂志上某文章的观点;针对教科书某些内容的阐述;针对名家的某些观点,有时就是要鸡蛋里面挑骨头。但在总结成文时,要讲究语言婉转温和、言辞不宜过激。
2 怎样进行教学研究
2.2 谈几点具体做法
(7)教学相长、教研相长
搞教学最忌讳一知半解、不懂装懂。对教师来说,教学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有的问题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会暴露出来。通过教学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并用之于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促教研,教研促教学,这就是教研相长。
3 怎样撰写教研论文
教学研究要形成一种长期坚持的良好习惯。
教师不应当只是一个“教书匠”,而是要成为既能教,善于学;又能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具有撰写研究论文能力的、有探索精神的学科带头人。
3.1 选题
选题是撰写论文的起点。论文选题要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来,要从参加教学研究的活动中来,否则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 怎样撰写教研论文
3.1 选题
论文题目的选择,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思想性
(2)科学性
(3)学术性
(4)可行性
3 怎样撰写教研论文
3.2 论文的类型
(1)理论研究
指的是在教育学、教学论、学习方法上的理论问题等。
(2)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专业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主要研究本门课程中的基础知识。
(3)实验研究
实验是实现专业教育智力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我们不能忽视实验研究。
(4)临床研究
3 怎样撰写教研论文
3.3 论文的体裁结构
撰写论文总的要求要做到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内容充实,真实反映自己的教学经验、心得、体会等研究成果。
一般论文大体上的结构,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标题 应以醒目、简练的文字反映论文要阐述的中心内容。一般在20字以内。
摘要 一般在200~300字。
关键词 一般为3~5个。
3 怎样撰写教研论文
3.3 论文的体裁结构
序言 一般论文都在文章的开头非常扼要地说明撰写这篇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
正文 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正文的安排要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结语 在正文后面简要概括论文的要点,或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3 怎样撰写教研论文
3.4 如何撰写高质量的论文
如何理解高质量?有两个主要标志,即:
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所谓学术价值,指的是论文对当前教育及教学改革中遇到的理论问题,与暴露出的矛盾,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路。并能被本行业教育、教学专家所认可。
所谓社会价值,指的是论文对本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某些问题有推动与促进作用。并能被本专业多数教师所认同的。
3 怎样撰写教研论文
3.5 撰写论文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纲
写作之前要有写作提纲。提纲是论文的框架,也是写好论文的必要条件。
(2)文章结构
文章要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逻辑性强。禁忌“画蛇添足”。
(3)科学态度
要有真诚的科学态度。任何教学经验或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真理,应该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做到恰如其分。应采取商榷、讨论、研究的态度,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3 怎样撰写教研论文
3.6 教学研究论文的五要素
(1)思想性
(2)科学性
(3)创新性
(4)实用性
(5)可读性
3.7 关于一稿多投与多稿一投
3 怎样撰写教研论文
3.8 关于文章的长与短
写文章禁忌“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对于教学研究文章,应按实际情况,能短则短、能长则长。一点经验是,在完成第一遍稿子时,要能长则长,要多想多写。但在反复修改完稿过程中,要去粗取精,不留糟粕。写文章可以是先长后短,先长就是不要不舍得(你的精力),因为在长写粗写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现新的题材或产生出新的文章题目;后短就是要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部砍掉,不要舍不得。在短写取精的过程中,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价值和中心思想,这样做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例如,《评析》一文中的三角函数。
4 新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研究
对于新教师,教学研究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新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不妨就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继续学习等方面入手。
4.1 研究备课
一是把握大纲、熟悉教材。
二是了解学生。
三是熟悉教学设备与教学环境。
4 新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研究
4.2 研究上课
新教师易出现的问题是:只关注自己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忽视了教学效果;只会依据计划按部就班的实施,无法按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新教师应以研究的姿态从事教学,要多关注一点学生的学习情况,多考虑一点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中的实际效果。
4 新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研究
4.3 研究听课
通过听课进行比较研究,学习经验,学习教法,扬长避短,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4.4 研究评课
听课就要进行评课,只有通过评课,才能提高听课的效果。这里所讲的新教师的评课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新教师的课请老教师或同伴来评点,二是对老教师的授课做出评价。
4 新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研究
4.5 课后研究与不断学习
课后回忆要像“放电影”一样。通过回忆,不断改进或剔除差的方面,加强和巩固好的方面。有的新教师缺少系统的教学理论,不断学习可以弥补这一缺陷,逐步走向成熟。
不论新老教师,不断学习、终生学习,这应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基本生活态度。
5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研究
5.1 促进教学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道德观念的传播者,担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社会重任。教学研究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教学研究既是学习也是研究。这就是教学相长,教研相长。
5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研究
5.1 促进教学
(1)促进备课
(2)促进上课
(3)促进教学评估
(4)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5)促进教材建设
包括校本教材和现行教材。
5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研究
5.2 教学研究成果是一种贡献
(1)教学研究是对学校的发展作贡献——校内贡献
教师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思想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教学是一种无私的贡献。
通过教学研究,教师把自己的教研成果通过集体备课、听课和说课等交流活动,让其他教师从中受益,这同样也是一种无私的贡献。
5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研究
5.2 教学研究成果是一种贡献
(2)教学研究是对教育事业作贡献——社会贡献
通过教学研究,教师把自己的教研成果形成教学学术论文公开发表,跨跃了时空的限制,让社会上千万教师或教育工作者从中受益,这不是一种无私的贡献?
5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研究
5.2 教学研究成果是一种贡献
(2)教学研究是对教育事业作贡献——社会贡献
通过教学研究,教师把自己的教研成果公之于众,教师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包括时间、精力和财力,这体现了教师的一种敬业精神。教师的这种贡献,有时也会在无形中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地位,也可能是为学校树立了一种品牌效应。
例如,***国图***。
还如,***教材周刊***。
5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研究
5.2 教学研究成果是一种贡献
(3)教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价值的过程——自我促进
在教学研究成果得到公众和管理者的认可的同时,也必将促进教师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只有不断地查找自身的不足,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专业知识,不断地开拓和提高自己的教学学术境界,不断地追求在事业上有更大地进步。
张伟建 供稿 邓斌菊 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