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制药系 更新时间:2018-05-31 20:26:21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打印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下发后,各系部行动不一。主要原因是对于自我“诊改”的内涵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实施“诊改”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对 “诊改”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质量保证行动。“诊改”实质上是一种执行工具,而要确保执行的自觉、顺畅、高效,必须对“诊改”的目的、意义、根据、原因等有深刻的洞察,透彻的认识,便于统一思想,协同行动。
一是认识到建立职业院校教学 “诊改”制度的重要价值在于树立现代质量文化。
通过重新安排制度,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同责任主体,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机制,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保证能力,培育现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文化。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提供“公共物品”的教育组织。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来自外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都会对现有的教育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其制度变迁在教育领域普遍存在。
二是认识到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之源。
全面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特色,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根本保证。不顾质量的发展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最终将破坏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无论是高职示范(骨干)校建设还是现在高职优质校建设,都离不开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扎实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源动力。
三是认识到“诊改”要始终坚持需求(问题)导向,以真正解决高职院校自身存在问题的需求为抓手。
高职院校进行“诊改”,应该从上到下,全员树立在具体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的意识。教育教学现场才是教育教学问题的原发地,是产生问题的真实土壤。高职院校自身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场景。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既是我们聚焦人才培养工作的“诊改”得以进行的主要依托,同时又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所在。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场景,才涵盖了各种大量甚至无穷尽的有待“诊改”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在教育教学场景和现象中捕捉问题。没有扎实“诊改”的行动就不会有问题的真正解决,没有问题的真正解决就不会有内部质保体系的扎实落地和有效运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提升学院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实现三年内“争创一流高职院校、一流专业”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要首先开展“诊改、创新提升”活动。我们要对照相关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认真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