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色
  • 红色
  • 绿色
欢迎访问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党委工作部网站!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党的光辉在你身上闪耀——观看电影《杨善洲》

    作者:党办室   更新时间:2014-04-15 08:15:13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字体大小:【     】 打印

    党的光辉在你身上闪耀
    ——观看电影《杨善洲》
      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市委近期决定组织集中观看一批反映党的优秀儿女先进事迹的影视作品。
      2014年4月14日晚8时许,我校杨俊山、张全亮、田贞尚、张锋等四人同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一道在政务中心礼堂观看了由李雪健主演的电影《杨善洲》。
      随着画面的移动,党的优秀干部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先进事迹一幕幕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感人至深,催人深思。
      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亲切地被人民称为“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
      杨善洲195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公仆情怀。
      “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这是杨善洲坚守一辈子的理由,也是他奋斗一辈子的写照。坚守一辈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前半辈子,杨善洲身在其位,手中有权,权只为老百姓所用。
      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杨善洲在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保山的村村寨寨,为改变保山地区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
      为官一任的几十年里,杨善洲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愧对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
      “虽然我的职务退休,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要接着帮群众办”。走下工作岗位以后,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退休后搬到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群众的热爱,杨善洲在退休后的第三天就说服家人,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施甸县无偿担任大亮山林场场长,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杨善洲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党员职工,我们将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永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实践党的宗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党办室  杨俊山供稿
    2014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