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祥煜 更新时间:2025-05-26 14:24:52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打印
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5月22日下午,在学院思政部主任张凯、副主任杨洁的带领下,部分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代表走进《拂晓报》报史馆、新汴河景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以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心灵感悟革命精神。
活动伊始,师生们踏入《拂晓报》报史馆。泛黄的报纸、珍贵的照片、详实的文字资料,将大家带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师生们认真聆听讲解,了解到《拂晓报》自创办以来,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记录着革命斗争的艰辛与胜利的喜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报人以笔为枪,传递党的声音,凝聚军民力量,“拂晓精神”也在这个过程中熠熠生辉。大家深刻感悟到,这份报纸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承载着老一辈革命家的理想与信念。
随后,师生们来到新汴河景区,瞻仰淮海战役总前委五同志雕像和彭雪枫雕像。在庄严的雕像前,张凯主任饱含深情地为师生们讲述雕像背后的故事,详细介绍淮海战役的历史背景以及彭雪枫将军的英雄事迹。“60万战胜80万的奇迹背后,是543万支前民工推着独轮车,铺就了胜利之路!”张凯主任的话语掷地有声,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彭雪枫将军戎马倥偬、鞠躬尽瘁的一生,更是让在场所有人为之动容。师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先烈们致敬,在缅怀中领悟革命精神的内涵,也为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由衷感叹。
在返程的大巴上,讨论声此起彼伏,师生们纷纷表示,此次实践教学活动,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将理论知识与历史实景相结合,让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不仅加深了对党史、革命史的理解,坚定了理想信念,更激发了内心的爱国热情与责任担当,实实在在让思政课“活”了起来。
最后,张凯主任表示,下一步思政部将继续深入开展相关思政课实践活动,积极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带领师生走进更多红色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场所,让思政课真正成为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课程,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文/张婷婷 图/贺东 审核/杨洁 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