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职业教育成功的前提
作者:教务科 更新时间:2010-10-01 14:59:12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打印
1.办学效益观——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
就当前的职业教育而言,办学的效益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办学的经济效益,二是办学的社会效益。由于,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给予职业教育政策上与经济上的支持。在政策上,要求初中毕业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与高中教育的比例要达到1∶1,同时,在经济上给予资助,对农业户口的学生和县(区)及其以下的非农业户口的学生发放助学金,为困难学生减免学费,各职业学校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还给予额外的补助,等等。这些措施极大地鼓励了初中毕业生上职业中学或中等职业学校。因此,职业教育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招收的学生数量增多,从学生那里收到的学费增多,学校的收入增多,体现了学校办学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多,而生源质量下降在所难免,在师资等其他办学条件得不到及时改善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佳,甚至于毕业率下降,或者即使毕业了而不能通过国家执业资格考试,也就很难就业,这样势必影响了办学的社会效益。办学的社会效益体现在学校能为社会把多大比例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毕业生,而不合格的毕业生比例增多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不合格的毕业生难以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有违国家支持职业教育的初衷,并没有减轻就业压力,造成了毕业未就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增加了失业人数,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何谈社会效益。这样既不符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甚至可以说又与科学发展观相背离。
2.教育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对教育成功与否进行评价相当困难,因为教育是否成功涉及因素太多,而且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甚至又存在因果关联。从学校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角度来讲,所谓教育的成功,首先要看教育的内容是否全面。关于教育的内容,至少要有两个方面:即德育与才能教育。德育涉及范围较广,具体来说,包括要求学生遵章守纪,符合道德规范,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等等;才能教育主要是专业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前者是教学生“有德”,后者是教学生“有才”,二者不可偏废。对学生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不注重德育的话,学生可能会成为有才无德的人,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同样的,仅注重德育而不注重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可能会成为有德无才的人,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才,故要求“德才兼备”。通过学校教育为社会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且这样的人才越多,学校教育就越成功。
3.对教学失败及其原因的认识
每当学期结束时,各科在向学校报送学生成绩的同时,要报各科的成绩分析。通过对各科的成绩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考试科目的成绩总体及格率下降,甚至有的科目未达到30%。但教师在分析原因的时候,却很少有人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总是归结为学生基础太差,等等。当某一科成绩不及格就意味着学生在这一科的学习失败。有不少教师把这种失败,单独地看作是学生自身的失败,这是不全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从表面上看确实是学生的失败,因为,学生不及格,补考的是学生,出试卷的还是老师。其实,这只是问题的表面,如果从深层次地去看这个问题,结论就不同了。所谓学生的成绩不及格只是一个结果,而任何一个结果的背后都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学习成绩不及格也是如此。为什么就可以断定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呢?难道学生成绩及格与否跟教师的授课无关吗?显然不是,在学生的成绩中包含教师的付出,当我们遇到成绩好的学生,甚至该生若干年以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都会因为这是我们的学生而高兴。我们既然能为学生取得的好成绩而高兴,同时也应该为学生成绩的不理想而负一点责任。因此,学生成绩不及格,不是学生个人的失败,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方共同的失败。或者说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失败,教学活动失败的背后,甚至可能还有学生家庭以及学校的原因。如此以来,可以看出这种失败除与学生、教师有关外,还跟家庭、学校两个方面有关。由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主角,家庭与学校提供了舞台。因此,可以说在影响学生成绩的四个因素中,除了学生自身是主要因素之外,教师也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并非一点责任没有,当然让教师负全责也是不公平的,就像不该让学生自身负全责的道理一样。
4.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效果从何体现
要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水平,绝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如果有人认为教学评价很简单,那他纯属痴人说梦。首先,就要弄清楚拿什么标准进行评价。教学评价标准十分复杂,不同的学科评价标准大不相同,同一学科不同类型的课程评价标准也不完成一样。如内科学教学的评价和外科学教学的评价明显不同,前者注重知识掌握的评价,后者注重操作技能的评价,正如评价内科医生与外科医生技术水平有差别一样,在医院,评价年资相近的内科医生的技术较难,而外科医生就不同了,除了正确诊断之外,手术台上见分晓。教学评价的方式有多种:如授课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督导听课评价,等等,但如何进行汇总呢?各方评价所占的比重为多大尚存在争议。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既要看到现在的结果,又要看到长远的结果,尤其是长远的结果拿什么做标准尚难有统一的结论。如国外的一些名牌大学,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从该大学毕业的学生有很多人后来成为著名的科学家、企业家、社会政要,等等。在教学评价方面,至今没有公认而完善的评价体系,这不能单纯归结为教学研究人员自身水平不高,事实上教学评价实在太复杂,就像医学尚不能攻克癌症一样,我们不能说医生水平不够高。但在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有几个基本的原则已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如一般教学评价要考虑教考分离,这样才能保证其评价的客观、公正、真实;从教学近期效果评价来看,应该从重视同行评价与学生评价中走出来,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与效果的好坏归根到底要看学生的学业成绩。换言之,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代表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没有更有效地评价教师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标准了。当前,职业教育教师面临最严厉的挑战,教师面对学生的厌学如果束手无策的话,期望有更高的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很不现实。因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消除厌学情绪,变“要学生学习”为“学生要学习”至关重要。始终不要忘记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至于如何去培养则另当别论,作为教师必须要先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为,理念决定行为。假如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再谈其它也是枉然。
5.敢于承担责任才能改进“教”与“学”的行为过程
WHO关于健康有四个方面的含义: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以及道德健康,而敢于承担责任就是个人健康的表现。教学中遇到问题敢于承担责任,才有利于改进教学。学生考试不及格,教师说是学生没有学好,而学生却说是教师没有教好,如果双方各持已见,都从对方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最终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像两个吵架的学生找班主任去理论一样,如果每人都认为自己有道理,都认为对方有问题的话,班主任绝不会看着他们相互争吵下去,更不允许他们相互指责对方,绝大数的班主任都会让他们各自先想一想自己一方有什么过错,而不要去评价对方有无过错。这样以来,问题大多迎刃而解,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同理,学生学业的失败,教师就要考虑在“教”的过程中,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不要一味地指责学生如何不学,等等;学生同样也要考虑为什么同是一个教师教学,其他同学学业及格了,而自己却不及格呢?就要从自身的“学习”方面找原因,而不要一味地指责老师教得如何不好,等等。如果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能这样认识问题,敢于承担责任,学生成绩不及格的问题解决起来不应该是一件很难的事。
教务科 姜新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