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中专生的心理特点
中专生正处于青春期
青春期是一个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和经济上的过渡阶段,常把它粗略的定义为生命过程中第二个十年。把青春期看作从大约10岁到20岁出头这样一个阶段更为合理些(斯腾伯格 《青春期》 2007)。从中专生的年龄来看,应该介于少年期(12、13~15、16岁)和青年期(16、17~25、30岁)【叶澜《教育概论》】 之间,而大多数应是进入了青年期,所以其心理特点更符合后者。
青春期的总体特征: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突出、独立精神的加强
青年期的心理特点:整体上看,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都达到成熟的时期。
身体方面:以达到成熟状态,其发展速度进入相对平缓阶段。
心理方面: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创造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可能达到较高级的水平;萌生自我意识并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情感变得丰富细腻;意志力逐渐成熟。
活动方面:社会性、自主和多面性。
中专生的心理特点:目前的中专生多是基础教育的失败者,他们与普通的青春期的孩子相比有其特殊性。
自我膨胀与自信缺失相伴随:
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已的认识和态度,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立,自尊等认识和能力。中专生的独立意识渐渐凸现;往往自我意识太强,自视甚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主观臆断性,而一旦碰到挫折,就会意志消沉,甚至一蹶不振;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易偏激。
有很大一部分中专生都是基础教育的失败者,对自己的学业失去了信心,长期被人忽视,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适当的教育,有的是在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斥责、蔑视的环境中长大。
学习能力有不同程度的缺陷
自我封闭与渴望放开的矛盾心理并存。
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男女生之间自然形成了两个群体,表面上互不相关、相互疏远,而在内心,却敏锐地注视着异性的变化,评价着异性同学,滋长着对一些异性的好感和对一些异性的反感,关心自已在异性心目中的” 形象” ,希望自已能引起异性的注意,尤其是在自已心里有着好感的异性的注意,但又故意装着一幅冷漠的样子;对父母和老师也封锁着自已的内心真实的想法,往往言不由衷,答非所问,外部表现和内心有很大的差别;其实内心很渴望情感的交流。
思维方式由半成熟时期向成熟时期转化。
中专生情感丰富而不稳定,有明显的极端性;性格特征逐渐形成,心理上的独立要求与自尊心明显增强,他们讨厌别人对他们指手划脚,但对别人的启发与暗示却又能愉快接受,对父母和老师还有着较强的依赖心理;中专生的自我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对事物的认识上有着强烈的自我情感特征,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人云亦云的情况逐渐减少,喜欢争强好胜,凡事总想亲自试试,愿意参加各种竞争,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与称赞,以显示自己的能力,生怕别人说自己没用,各种矛盾的心理时时交织。
波动心理明显:现在的中专生与一往的中专学生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和差异的。 过去的中专生,无任是从年龄、特长素质还是学业,都比现在的学生要强。学习成绩也好于现在的学生。而现在的中专生学习心理偏常、失调、以及心理障碍都非常明显。其一表现为:
年龄的层次不齐。一般在14~20周岁之间。年幼的幼稚好动贪玩,不肯学习的滞留的心理,靠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的依赖心理比较严重;年纪大的,喜欢冲动、爱打打架、对某门学科不感兴趣,不爱学也不愿意学.甚至偏科的现象也非常严重。很多学生抱着到学校混日子、得过且过的盲目的思想。
对于学习的认识目标和态度非常不明确。学习的情绪不稳定,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的波动性非常强,有的甚至产生厌学的现象。
这些统称为波动心理.
学习困难的学生较多:对于学习有忧愁、烦躁、抵触、恐慌、惧怕的焦虑心理。容易自我满足,不思进取。有自认为无能、不如他人、自己轻视自己的自卑心理。视学习为负担、讨厌学习。
为性发育而苦恼:对异性好奇或对异性好感而引起地情绪不稳以至于影响成长的青春期困扰。有的甚至导致心理问题。
以上的情形如果发生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可出现不同的组合,在特殊的环境下与事件下,可呈现交织并发的现象。
学生的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有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千差万别。
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父母的离异,给学生的心理上造成巨大的伤害。他们往往性格孤僻、内向、自卑、喜欢独来独往、不合群、容易冲动、爱发脾气,缺少亲人的关爱和情感依赖的安全感;不懂得尊重别人,以自己为中心,爱表现。
中专生很多是外地的,住读。平时,父母忙于生计,很少和学生一起交流沟通,缺乏情感的交流。他们一般不和家长联系,只是需要钱的时候,才会主动打电话,别的什么都不会对家长说,加上平时家长不在自己的身边,少了许多的管教. 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
还有许多留守孩子,父母为了生计出去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和亲戚照管,这些孩子也很容易出现问题,性格孤僻,也有的由于长辈的过分溺爱造成了自以为是、不善合作的行为特点。
追求物质享受,有强烈地攀比心理。个别家庭条件差不能满足虚荣心的学生甚或会去偷、去抢,为了到达自己的目的,无视法律的威严,以身试法。
作为老师,始终要有一个信念,那就是:
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每一个孩子在内心深处都是向上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可教育的!
针对中专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把“ 缺点” 当“ 特点” ,尊重个性
适当设立教学目标,增强自信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兴趣
教会学生学习策略,学有所获
善用表扬、激励,有效强化
把“缺点”当“特点”,尊重个性
目前中职被视为“二流教育”、“末流学校”、“问题学生”。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是身体的残疾,而是某些个性心理品质的缺陷。在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他们在学习的压抑中长大,经历了“失败”的中考,许多学生的文化程度、专业意识、学习品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树立“全纳教育”理念,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尊重的平等地位,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特长和品格。(浙江衢州中等专业学校 翁孝川 校长)
“全纳教育”理念三个层面的内涵:对学校,接纳所有学生,为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作为教师,要给予每个学生享有尊重的平等地位,包括他们的优点与缺点;作为学生,要接纳所有的同伴,理解、尊重老师的劳动,个人融入集体,实现同伴与自我的觉醒。
蹲下来和学生对话
适当设立教学目标,增强自信
个体生命实践活动能否有效地影响主体的发展取决于活动对发展个体提出的要求与发展个体现有发展水平的相差度。只有高于发展个体现有水平而又是他有能力进行的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跳一跳,摘葡萄。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为了使教学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至少应该确定学生两种水平,一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完成的发展水平(就是儿童不能独立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通过模仿等手段,能够解决这些任务)。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中提出的要求只有落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有效地推动人的发展。上述的第二个水平,实际上标出了特定阶段教学的最高界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一些测试(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再依据大纲要求,根据(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最近发展区”,设立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学会你要求的内容,让他们体验成功。有了这种成就感,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和以前不同,是可以学会的,是有学习的能力的。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教学目标要鲜明易懂、难易适中,还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知识基础层次,进行分层目标设置。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兴趣
学生是课堂这一舞台的主角,老师是导演,老师在课堂上所有的言行,都应围绕“让学生学会”这一目标来设计。
针对学生特点,在设计、编制课程、确定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时,充分考虑到潜课程的因素,想办法让学生喜欢老师,从而喜欢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亲其师,信其道”
显课程,就是在课程和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并要在考试、测验中考核的正规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目标。比如,变抽象为具体、变说教为对话、用实训验理论等(已有专题指导,不再赘述)
潜课程,是指那些难以预料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信仰、偏见和禁忌等等。“连带学习”(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有时比正规教学内容有更重大的教育影响。比如,让学生“学会了”对某门功课的厌恶,学生很可能永远不会再去钻研这门课的相关问题了。
教师要有很好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修养,在了解社区文化背景、学生个性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上下一番功夫,还要学会发挥潜课程的教育影响作用,营造清新健康、奋发向上、严肃认真、轻快活泼的课堂文化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会学生学习策略,学有所获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给学生适当的学法指导。
概念记忆法 图形、口诀、概要提炼 、谐音、关键词法
章节内容复述、该要提取、线路图
及时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半饥饿状态记忆效果较好
自问自答,尝试背诵 听别人说是学习、听自己说是复习
“过度学习”:读一遍回忆一次,如此进行直到完全无误地回忆,在此基础上,在继续读,每多读一遍,记忆保持就会加强,次数越多,保持的越好,时间越长。 李杨学英语 乘法口诀
情境相似性和情绪相似性 在不同地点、情境中重复同一内容
精细加工策略 :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 联想 “消防队员刺伤了一位舞女”加上“在一次恋爱纠纷中”
善用表扬、激励,有效强化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 强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学说 斯金纳 强化行为,激励人
强化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一级强化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温暖、安全等;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金钱、分数等。二级强化可分为社会强化(社会接纳、微笑)、信物(钱、级别、奖品等)和活动(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
登上台子展示——竭力创设机会赞美与激励。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赞扬如阳光,批评如利剑。”面对这些最不缺批评、挖苦的学生而言,他在意的是你是否看到他的优点,能否说出他的优点。一旦能如其所愿,正如心理学家所说,“满足了人的赞誉需要”,能促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从而增强自信,改正自己的不足。宽容学生过错放大学生亮点。在过去应试教育的强压下,一些学生遭遇了很多的批评,如今他发现自己也有那么多的优点和能力,就会对自己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
教无定法,中专学生相比普通中学的学生问题更多,教学难度更大,需要各位老师用心体味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每节课上尝试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时反思总结,再创造地运用在下节课中,如此反复,方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难度越大、越具挑战性的工作,越能发挥个人的创造性,越能充分展示个人的能力。
希望各位老师尽快适应自己的角色,成为一名出色的中职教师。
多多商讨交流
谢谢倾听!
宿州卫校心理咨询室 邓斌菊
2010年11月23日16:20 南教2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