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研室 更新时间:2010-12-06 18:49:26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打印
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 促进心理健康 提升主观幸福感
一、你的总体感觉怎样(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1、好极了 2、精神很好 3、精神不错 4、精神时好时坏 5、精神不好 6、精神很不好
五、你是否正在受到或曾经受到任何约束、刺激或压力(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1、相当多 2、不少 3、有些 4、不多 5、没有
六、你的生活是否幸福、满足或愉快(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1、非常幸福 2、相当幸福 3、满足 4、略有些不满足 5、非常不满足
七、你是否有理由怀疑自己曾经失去理智、或对行为、谈话、思维或记忆失去控制(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1、一点也没有 2、只有一点点 3、有些,不严重 4、有些,相当严重 5、是的,非常严重
十一、你每天的生活中是否充满了让你感兴趣的事情(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1、所有的时间 2、大部分时间 3、很多时间 4、有时 5、偶尔 6、无
三十三、你是否曾与家庭成员或朋友谈论自己的问题? 1、是的,很有帮助 2、是的,有些帮助 3、是的,但没有帮助 4、否,没有人可与之谈论 5、否,没有人愿意与我谈论 6、否,不愿与人谈论 7、没有问题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
幸福与否是一种主观感受(半个馒头的故事)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等越来越关注的现代人的主观体验。
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自己生活所作出的总体的主观评价,由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组成,前者是体格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
因此,主观幸福感由对生活的满意、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乏所构成,对整体生活的满意度程度越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就越多、消极情感就越少,个体的幸福感体验就越强。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生活事件: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结婚,升学,亲人亡故等。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和条件、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成员的关系等。
自尊:是幸福感的一个最有力的预测因素,高自尊者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乐观自信,能较好地应对各类问题,幸福感相对较高。
控制感:是对个体性格特征和行为与其所经历的后果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并反映人们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的倾向性。内控者倾向于把行为后果看作是由行为本身所决定的,而外控者则认为是由行为以外的因素(如他人、环境、命运等)决定的。
对生活事件内控的个体,较为乐观和主动,多采用问题指向的应对方式,往往能较好适应周围环境,有利于个体的适应及身心健康,从而有助于幸福感的保持和提高。
外控倾向者则常常把行为的结果归结于机遇、运气或其他一些自己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较为悲观和被动,采取的应对方式比较消极,不利于个体的适应及身心健康,由此可能会损害幸福感。
促进心理健康 提升主观幸福感
心理健康:“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心理健康可概括为正常的智力和认知,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健全的性格,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等。
研究者发现,对于抵御心理疾患起缓冲作用的是人类的力量:勇气、乐观、人际技能、信仰、希望、忠诚、坚韧等。
我们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许多心理现象(包括我们常说的许多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我们自身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我们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六种美德和二十四种人格力量:
智慧与知识:创造性、好奇心、开放性、好学、洞察力
勇气:真诚、勇敢、持之以恒、热情
人性:热心、爱、社会智力
公正:公平、领导、团队意识
节制:宽容、谦让、审慎、自我控制
超越自我:鉴赏美和卓越、感恩、希望、幽默、笃信
促进心理健康,提升主观幸福感的方法:
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信任、欣赏、感激、坚强、耐挫、热情、爱等。
培养积极的人格特征:
正性的利己特征: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体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
与他人的积极关系:指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经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
培养“乐观型解释风格”:认为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特定的情景事件、由外部原因引起的,而且这种失败和挫折只限于此时此地。
营造积极的学校生态环境,提升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改进学业成绩,体验成就感;改善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体验人人交往的融洽和温暖等。
积极利用社会援助资源:对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学会利用周围的有效资源,及时向亲人、老师、朋友甚至有关机构寻求帮助,是解除困扰、建立积极情绪的最便捷的方法。
学会利用你周围的有利资源:
这也是我今天想跟各位同学强调的一点。当你陷入困惑和痛苦的状态,自己无法解决的时候,你要知道你并不孤单,你的身边有很多支持和热爱你的人:你的父母、姊妹、好友、亲朋,请一定记住,还有你的老师。
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免费接受同学们的各种心理求助,我们有严格的保密原则,对您的个人生活、思想状态、成长过程、恋爱、婚姻、交友、工作等各方面资料均予以严格保密。未经您的同意,绝不会将您的个人资料泄露他人。
具体的事宜大家可以登陆我们学校的网站:www.ahsszwx.com右下角的心理咨询中心专栏查看。
在你感到无助迷茫的时候,请把手伸给我!
相信自己有能力让自己幸福地生活
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心里
心理咨询中心 邓斌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