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bwsxy 更新时间:2018-09-30 18:23:32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打印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8]17号)和安徽省教育厅相关评估工作文件要求,学院高度重视组建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从办学基础能力、双师型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对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进行认真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办学基础能力
(一)历史沿革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前身是1949年创建的蚌埠市立联合医院附设护士学校,1969年更名为宿县地区卫生学校,1998年更名为宿州卫生学校。2014年5月,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正式备案,正式成为专科层次的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学院目前是皖北地区唯一公办卫生类学历教育省级重点高职院校、办学合格单位、乡村医生培训基地和蚌埠医学院教学点。
(二)校舍情况
学院2006年迁入大学城新区,近年来学院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总占地面积达到492002.45㎡,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146499.17㎡、行政办公用房面积4034㎡。各类实习实训、教学教学、体育运动、生活用房设施完备、功能齐全。
(三)专业设置情况
截至2017年底,学院设有护理系、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系、药学系和公共基础部4个二级教学机构,开设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生产技术、医学美容技术等10个专科专业,形成以护理专业为主,专业类别更加健全、定位更加准确、重点更加突出的专业整体布局。
(四)办学经费情况
学院积极筹措办学经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学院办学经费主要来源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学杂费等事业性收入。办学经费收入逐年递增,为学院各项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今后学院将进一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
表1: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年度(万元) | 2016年 | 2017年 | |
办学经费收入情况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 5016.06 | 6582.82 |
事业收入 | 1277.45 | 1953.70 | |
其中:学杂费收入 | 1237.77 | 1890.03 | |
生均拨款 | 在校生人数 | 1064 | 1551 |
生均财政性拨款水平 | 5.91 | 5.46 |
通过表1可以看出,我院升格以来,生均拨款水平基本满足国家《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财教[2014]352号)文件中关于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办学经费基本满足。
表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水平
年度(万元) | 2016年 | 2017年 |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 | 3886.33 | 4309.2 |
在校生人数 | 1064 | 1551 |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 3.65 | 2.77 |
截止2017年9月,我院招生专业均具有教学用校内实训场所和设备设施,设备总值4309.2万元。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不断加大对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用于教学、实验、实习、科研等仪器设备的资产总值稳步有升。通过表2可以看出,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均高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表3:2017年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水平
单位:平方米
项目 | 数值 | 项目 | 数值 |
校园占地面积 | 492002.45 | 生均占地面积 | 317.22 |
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 150533.17 | 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 97.05 |
通过表3可以看出,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均高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学校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250Mpbs,教学终端(计算机)数749台,网络信息点数2817个。数字资源总量1500GB,上网课程数40门,无线网络全校覆盖。校园一卡通使用范围包括校内就餐、图书借阅、校内购物等。信息化管理范围包括行政办公管理、教务教学管理、招生就业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网络课程及教学系统、教学资源库系统、课堂及实训教学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校园门户系统、网络及信息安全系统等。
(八)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学院目前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7个,有近140个基础及专业实验实训室,建立了护理、康复治疗、医学检验等校内实践基地8个,校内实践教学工位831个,2016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为476800/人时。
二、“双师”队伍建设
(一)教师结构与“双师型”教师配备
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扎实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明显优化。学院现有教职工603人,专任教师390人,其中专业教师336人,占专任教师86%;“双师型”教师202人,占专任教师51.8%。按相关规定折算后,2017年学校生师比为3.98:1.
(二)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举措
学院重视教师双师素质培养,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提升队伍双师素质。一是鼓励并支持教学骨干积极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二是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部署和安排,选派教师到外脱产进修、到企业顶岗实践等,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三是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与考核,鼓励专业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四是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使教师的双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五是积极建设和完善兼职教师队伍,2017年从附属医院(宿州中煤矿建总医院)和其他校企合作医院选聘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三年来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为104.39万元。
三、专业人才培养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大力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2017年学院毕业生数298人,获得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人数209人、获得行业企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人数11人。截至2017年9月,学院院外实习基地有47家,省内33家、省外6家,其中三级医院15家,二级医院14家,有10家医药公司为药剂专业实习基地。
(二)积极探索对接岗位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将岗位标准融入到教学标准。在实际教学中,学院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标准要求,结合行指委制定各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具有特色性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完善教学标准体系。
二是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纳入教学标准。学院根据医学职业类院校的专业特点,将职业核心能力纳入到日常教学中,通过培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三)注重技能培训,强化实践教学
一是探索科学实践教学体系。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的地位,将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中。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方法步骤,形成了“岗位认知体验→课程技能训练→专业技能综合训练→顶岗实习”为一体的,并符合学校特色的实训模式。
二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同时能横向地与同类院校学生技能操作水平进行比较,学院积极选拔培训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并获得良好成绩。
四、学生发展
(一)专业点学生分布
截至2017年8月31日,学院全日制在校大专生为1551人,其中护理专业在校生为851人,助产专业在校生193人,康复治疗技术在校生44人,药品经营与管理124人,医学检验技术在校生114人,医学美容技术在校生36人,药品生产技术在校生26人,口腔医学技术在校生23人,临床医学在校生111人,医学影像技术在校生29人。
(二)招生计划完成质量
2015年,学院统招招生计划招生数540人,实际招生数560人;2016年,学院统招招生计划数500人,实际招生数491人;2017年,学院统招招生数565人,实际招生数468人,均较好地完成了招生计划。
2015年学院自主招生计划总数360人,实际招生数340人,自主招生报名总数492人;2016年学院自主招生计划总数500人,实际招生总数421人,自主招生报名总数483人;2017年学院自主招生计划总数800人,实际招生数805人,自主招生报名总数1069人。可见,学院的社会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可度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三)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
学院2014年秋季开始招收第一届大专生,招生专业仅有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等5个专业,2017年第一届毕业生人数为298人,其中有220人取得了国家颁发和行业企业颁发的相关资格证书,获证率为73.8%。(其中检验专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毕业后在相关岗位工作一定年限才能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就业情况
2017年学院第一届毕业生为298人,直接就业数为270人,其中当地就业数为94人,中小微及基层就业数为270人。毕业生就业情况体现了学院坚持俯身贴地、提升能力、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为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培养了留得住、用得着的基层卫生技术技能人才。
五、社会服务能力
1.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
学院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主要为扶贫专项,2015年为68.3万元、2016年150.6万元、2017年为164.5万元。
2.技术服务到款额
(1)培训服务
学院依托现有专业,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15年为安杰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宿州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开展培训180人次,金额54万元。2017年联合市人社局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人次近290人,金额7.54万元。
(2)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情况
近三年来,学校新立项科研项目35项,科研经费到账82.65万元,其中2015年24.24万元、2016年49.36万元、2017年9.04万元,三年教科研经费均属于纵向经费,暂无横向科研项目。
五、问题与举措
(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问题:一是部分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紧缺专业教师引进力度不大、效果不好,校外兼职专任教师数量偏少;升格以来,学院编制数仍维持在原宿州卫校编制数,随着在校生人数的稳步增长,编内专任教师数严重缺少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改进措施:一是加大专任教师引进力度,扩大校企合作力度,从教学医院大力引进一线卫生技术人才作为学院专任教师,扩充专任教师队伍;二是积极与主管部门沟通,寻求政策支持,增加学院教师编制数;三是积极争取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人才激励环境,引进有培养潜质的中高端人才;四是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的培养和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教授工程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争取在待遇补贴、科研基金和职称职务晋升等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二)社会服务能力方面
问题:
1.现有专业对接地方支柱产业紧密度不够,专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专业如招生规模最大的护理专业,要能力做成学院的拳头专业,又如医学检验专业,没有做精做细,整体上,专业适应行业发展需求能力有待加强。
2.教师纵向科研水平有限,横向科研积极性不足,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不够,产学研合作尚未有效开展。
3.学院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发挥不足,平台宣传不到位,资源利用不充分。社会培训服务规模和质量不足,企业员工岗前在岗培训、社区医疗服务和就业创业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改进措施:
1.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全面诊断专业发展现状,动态控制专业规模,提升专业对接企业紧密度,不断优化专业设置。
2.充分利用学院丰富的教学资源,多途径多方式地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和在校生职业技能鉴定与创业就业培训服务。
3.切实推进学院公共资源对外开放工作,将实验实训中心、图书馆、运动场、各系部工作室等向社会公众充分开放,促进社会公众对学院的了解与认同,提高学院服务地方能力,提升学院办学的社会认同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