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就业创业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7-05-17 08:28:15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打印
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动态监测指标
一级监测指标 | 二级监 测指标 | 分值 | 三级监 测指标 | 实施细则 | 监测依据 |
组 织 领 导
(18分) | 校级 组织 (16分) | 8分 | 党政“一把手” 关心支持情况 | 成立以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组,把就业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要点(5分) | 校级文件(有公章) 年度工作计划 |
校(院)党政“一把手”及时贯彻落实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就业工作,听取就业部门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就业中的实际问题等)(3分) | 网站新闻报道截图 (教育网、中心网、校园网、校就业网) | ||||
8分 | 校领导 重视情况 | 校领导全年召集校有关部门专题研究、部署就业工作4次以上(4分) | 网站新闻报道截图 (教育网、中心网、校园网、校就业网) | ||
校领导全年主动外出开拓就业市场或巩固回访就业基地4次以上(4分) | 网站新闻报道截图 (教育网、中心网、校园网、校就业网) | ||||
机构 建设 (2分) | 2分 | 机构建设 | 学校设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也可)(1分),有独立用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办公室(1分) | 机构设立文件(有公章)和办公室实景照片 | |
工 作 条 件
(25分) | 工作 队伍 (7分) | 3分 | 专职 工作人员 | 当年就业工作专职人员与毕业生数的比例不低于1:500(3分) | 人事处文件(有公章) |
4分 | 就业人员培训 | 学校当年校就业工作部门专职人员参加省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人均1次以上(2分) | 参会交通食宿等报销单据 | ||
举办院(系)就业工作培训班1次以上(2分) | 会议通知、图片 或网站新闻报道截图 (教育网、中心网、校园网、校就业网) | ||||
经费 投入 (10分) | 10分 | 就业经费 | 学校设有就业专项经费(2分),并且达到学费总额的1%以上(8分) | 财务预算或决算 | |
硬件 建设 (8分) | 2分 | 就业工作场所 | 设有就业洽谈(面试)室、招聘大厅、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办公室、职业规划咨询室等(2分) | 实景照片 | |
6分 | 就业信息网站 | 已开通本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并嵌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体化服务平台并开展好日常信息维护积极发挥网站作用(3分) | 校就业网首页截图 和首页嵌入位置截图 | ||
根据教育部要求使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与监测系统按时报送毕业生数据库(3分) | 全国系统首页截图 (5-9月每月一图,页面数据要有变化) | ||||
工
作
内
容
(67分) | 健全 制度 (12分) | 5分 | 制度建设 | 当年有就业工作计划、总结(工作特色),就业工作制度健全(3分) | 文字材料 |
当年组织院(系)开展毕业生就业经验总结、交流1次以上(2分) | 通知(有公章) 或网站新闻报道截图 (教育网、中心网、校园网、校就业网) | ||||
7分 | 奖惩机制 | 有校内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标准和奖惩机制(7分) | 具体标准 | ||
市场 建设 (15分) | 15分 | 就业市场 | 举办校级较大型就业市场1场以上(通过内部办公市场报送栏目报备省中心的)(6分) | 用人单位邀请函 或网站新闻报道截图 (教育网、中心网、校园网、校就业网) | |
毕业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数是毕业生数的2倍及以上(5分) | 招聘会统计表 (包括举办时间、地点、单位数、岗位数) | ||||
当年新增建设就业基地4个以上(4分) | 基地协议、图片 | ||||
就业 创业 指导 服务 (21分) | 15分 | 就业(创业)指导 | 就业(创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并列入当年教学计划, 全年就业(创业)指导课达到36学时(9分) | 教务处文件(有公章) 或教学任务书 | |
订阅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类杂志的份数(每毕业班不低于1本)(2分) | 订单 | ||||
开展创业意识、创办企业、创业模拟实训等(2分) | 培训审批表 | ||||
全年参加创业培训学生数占在校生总数3%以上(2分) | 培训审批表 | ||||
6分 | 就业信息 | 设立专门的就业信息专栏、运用就业简报、校就业信息网、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多种渠道及时、公开发布就业信息(6分) | 实景图片或截图 | ||
文明 离校 (6分) | 6分 | 文明离 校情况 | 举办毕业生毕业典礼(校级、院系级均可)(3分) | 新闻、图片 | |
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毕业教育和文明离校活动,无违纪现象(3分) | 新闻、图片 | ||||
调查 研究 (10分) | 5分 | 就业调查 | 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状况分析、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和就业结构分析,有调研报告或分析报告(5分) | 有关报告 | |
5分 | 就业研究 | 学校就业工作人员当年在有CN刊号的刊物发表就业工作研究文章1篇以上(5分) | 具体文章 | ||
基层 项目 (3分) | 3分 | 基层项目 | 校各部门职责明确,方案具体(3分) | 查看资料 | |
工 作 绩 效
(30分)
| 就 业 率 (20分) | 20分 | 初次 就业率J1 | J1≥85%,分值=20分 J1<85%, 分值=J1/85%*20分 | 以数据库为准 |
工作 满意 度 (10分) | 10分 | 毕业班学生 满意度 | 分值=(参加抽样调查学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人数÷参加抽样调查学生总数)*10分 | 网络问卷 | |
加 减 分 项 () | 工作 加分 ( 10分) | 4分 | 当年学校就业特色做法,受国家级肯定、宣传推广 | 特色做法被国家和省部均肯定宣传的不重复加分,每一项不重复加分 | |
2分 | 当年学校就业特色做法,受省部级肯定、宣传推广 | ||||
2分 | 当年学校入选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 | ||||
2分 | 当年学生或老师代表省里参加全国就业(创业)相关大赛并取得名次 | ||||
工作 减分 ( ) | 未按规定完成主管部门交办任务的,1次扣减3分 | 最高减15分 | |||
学校就业工作被毕业生或用人单位投诉经核实的,1次扣3分 | |||||
违反教育部四不准规定的,1次扣5分 | |||||
虚假就业率数据,经核就业率数据不实的,1次扣5分 |
注:不含加减分项总分140分,加分项最高加10分,减分项最高减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