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色
  • 红色
  • 绿色
欢迎访问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就业创业信息网网站!
今天是:
站内搜索: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202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年度报告

    作者:就业创业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2-01-06 10:24:30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字体大小:【     】 打印

     

     

     

     

     

     

     

     

    2021毕业生就业工作


    年度报告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

    二〇

     

     


     录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6

    1.毕业生规模及结构 6

    二、毕业生就业状况及相关分析

    1.毕业生就业率 8

    2.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9

    3.毕业生就业区域分析 10

    4.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度分析 11

     5.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度分析........................................................................................12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3

    1.坚持“一把手”工程,实现就业工作“四到位” 13

    2.强化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就业素质和能力 14

    3.积极拓展就业市场,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14

    4.加强政策宣传,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15

    5.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16

    6.注重就业队伍建设,关注“双困”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 16

    四、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2.实施就业招生联动

    五、工作展望

    附件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调查问卷 20

     

     

     

     

     


     言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皖北地区唯一公办卫生类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宿州市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本科继续教育教学点。学院座落在宿州市大学园区,占地740余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景致怡人,有园林式学校之美誉,连续多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学院前身是1949年创建的蚌埠市立工人联合医院附设护士学校,1953年更名为安徽省蚌埠护士学校,1958年更名为安徽省蚌埠卫生学校,1969年更名为安徽省宿县地区卫生学校,1999年更名为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2006年学校从老校区搬入宿州市大学园区,2014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并通过国家教育部备案,成为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更名为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400余人,专任教师310余人,外聘教师13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3人,硕士、博士90余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高等学校拔尖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院级教学名师39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院级教坛新秀9人,享受市政府津贴5人,市级青年科技奖4人,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以上教研、科研项目80余项。每年约有20余人参编国家级或省级规划教材,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建校70年以来,学院培养了近五万名高、中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很多人成为医学硕士、博士,更多已是省内外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临床技术骨干。

    学院设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生产技术、医学美容技术、药学、卫生信息管理、药品服务与管理、卫生检验检疫技术共14个专科专业,大、中专在校生8000余人。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学院现有近140个基础及专业实验实训室,建立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康复治疗、医学检验、医学美容、药学等8个校内实训中心(基地)。拥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室115口,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800多万元;学院拥有大型的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阅览室,内有纸质图书近30万册、电子图书30万册,电子资源总量 1500GB。

    学院生活设施齐全。学生公寓安全舒适,装有空调、洗衣机、纯净水等设备;3个学生餐厅干净卫生,浴室整洁宽敞;学院还设有超市和医务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购物和医疗服务等,学生在校生活极为方便。

    学院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院目前共有19个学生社团组织,经常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举办迎新晚会、5.12国际护士节庆典、校园文化艺术节、元旦晚会、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同学们在忙碌学习的同时能更多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提高素质,锻炼能力。

    学院一贯注重实践教学。学校拥有一所直属附院中煤矿建总医院,两所非直属附院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蚌埠市中医医院。另外还有省内外实习基地达百余所,其中三级甲等医院有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宿州市立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301、309、901、902医院等40多所。

     

    校训:严谨、敬业、求实、创新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1.毕业生规模及结构

    2021届共有专科毕业生1400人。(详见附表1和表2)

     

     

     

    1 2021毕业生规模及结构

     

    专科人数

    性别

    348

    24.86%

    1052

    75.14%

    政治面貌

    党员

    11

    0.78%

    共青团员

    1037

    74.07%

    群众

    352

    25.15%

    民族

    汉族

    1392

    99.45%

    少数民族

    8

    0.55%

    合计

    1400

    100%

     

     

     

     

     

      2 2021毕业生分系人数统计

     

    系部

    专业名称

    总人数

     

     

    护理系

    护理

    635

    助产

    243

    医学美容技术

    8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系

    临床医学

    298

    医学检验技术

    74

    医学影像技术

    41

    康复治疗技术

    38

     

     

    药学系

    药品生产技术

    5

    药品经营与管理

    54

    药学

    4

    合计


    1400

     

     

     

     

    二、毕业生就业状况及相关分析

    1.毕业生就业率

    截止到12月31日,2021届毕业生就业人数1339人,就业率为95.64%。

    系部

    专业名称

    总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护理系

    护理

    635

    626

    98.58%

    243

    217

    86.30%

    医学美容技术

    8

    8

    100%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系

    临床医学

    298

    287

    96.31%

    医学检验技术

    74

    72

    97.30%

    医学影像技术

    41

    36

    87.80%

    康复治疗技术

    38

    37

    97.37%

     

     

    药学系

    药品生产技术

    5

    5

    100%

    药学

    4

    4

    100%

    药品经营与管理

    36

    31

    86.11%

    合计


    1400

    1339

    95.64%


     

    2.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截至12月31日,2021届毕业生已就业1339人,其中,到中初教育单位、国有企业、党政机关就业的毕业生有 26升学65国家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毕业生14医疗卫生单位758其他企业398人、其他78人。

    1.png

     

     

     

     

    3.毕业生就业区域分析

    在已就业的1339名毕业生中,以本省就业为主流,安徽省就业人数达1102,占就业总人数的82.3%,上海市就业人数3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2.91%,江苏省107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99%,其他省市91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8%:本地市就业人数达453人,占就业总人数的33.83%,充分体现出服务地方的特点。

     

     

     

    2.png

     

     

    4.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度分析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就业市场开拓及就业单位引进工作。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专业技能探索就业岗位,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2021年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满意度均保持较高水平。

     

    2021年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满意度

    对就业单位的评价

    2021

    非常满意

    15.07%

    比较满意

    36.79%

    一般

    42.22%

    比较不满意

    2.2%

    非常不满意

    3.72%

     计

    100%

     

     

     

     

     

     

     

    5、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我们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也对用人单位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在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时,我们可以看到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较高,对我院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也给与了较高评价。

     

    3.png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坚持“一把手”工程,实现就业工作“四到位”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不断完善工作责任制,成立了以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和院长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学生处的副院长为第二责任人,全力抓、负全责。学院党政办公会定期讨论、研究就业工作;每年院党委和行政工作要点中,则把就业工作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重点,定期分析、研究和部署就业工作,有力保障了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就业乃民生之本。学院始终将就业工作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就业工作,每年多次召开就业工作会议,汇集集体智慧,凝聚各方面力量,积极为学生就业工作献计献策,构建起“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力帮扶”的就业工作机制,营造“人人关心就业,人人参与就业,人人服务就业”的良好氛围。

    学院严格落实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不断完善工作条件,满足就业服务需要,为就业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2.强化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就业素质和能力

    学院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坚持“发展学生、学生发展”的工作理念,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尤其强化对学生进行就业宣传、指导、服务,使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大学生的求学生涯,实行全过程就业指导服务。按年级分别实行成才教育指导、就业素质指导、择业观念指导、就业政策和技巧指导。在指导方式上,采取集体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院内专家与聘请校外专家讲专题相结合,内容涵盖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前的心理准备、推荐材料的制作、笔试和面试的方法与技巧、就业岗位信息的获取途径等,使就业指导既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取得良好实效。同时,学院已经建立起“网站、微博、微信、短信平台”等立体式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全天候为毕业生提供信息服务。

    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就业技能设计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我院学生在全省大学生高职技能大赛、“中国互联网+”、“昆山花桥杯”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各类赛事中多次获得省级奖项。

    3.积极拓展就业市场,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学院招生就业处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本”的原则,大力加强对毕业生求职工作宣传、教育和指导力度,引导毕业生结合人才市场需求,认清就业形势,准确定位,寻求最佳职业。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学院一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每年多次组织党政一把手、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相关成员赴合肥、徐州、南京、广州等地进行考察、调研,并多方联络用人单位,积极开拓就业市场。近一年来,学院开拓就业实习、实训基地10多家,参加杭州、南京、宁波、苏州、合肥等地的就业洽谈会30余次。

    近年来,学院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一是强化就业信息服务。学院充分利用一体化就业系统、安徽省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学校就业网等资源,及时收集和发布就业信息,尤其是利用QQ群、微博、微信、短信等传播手段发布就业信息,保证每个毕业生及早知晓。二是做好创业指导服务。深入推进创业教育,加快建立和完善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模拟创业等实践活动,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三是做好基层就业服务。积极引导毕业生参加各类基层就业项目,进一步完善我院“思想教育指向基层、就业服务面向基层、激励政策倾向基层”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不断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同时,重视毕业生回访和调研工作,主动关心、关注到基层就业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

    4.加强政策宣传,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为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学院不断加大宣传国家促进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和方针。在宣传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拓展宣传途径和方式,着力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方针政策。通过基层就业的先进人物开展教育引导,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氛围。同时,为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激励、引导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贫困地区、艰苦行业、非国有企业工作建功立业。

    5.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将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以创业指导课为抓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暨创业大赛”等科技创新创业品牌活动为契机,营造环境氛围,培育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技能。2021年,我院成功创业的毕业生20多人,占毕业生总数1.3%,带动就业人数近100人;每年举办SYB创业培训400余人,为毕业生办理创业证400多个。

    6.注重就业队伍建设,关注“双困”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

    学院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生就业工作发展规划中,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要求不断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学院现有2位教师参加了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组织的职业指导师培训班,并获得了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同时,学院重视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就业知识培训和学习,切实发挥辅导员的“辅”和“导”的作用,鼓励辅导员建立就业咨询工作台,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就业指导,对毕业生进行分散式个别指导和全程跟踪帮助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就业疑惑,收到了良好效果。

    学院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双困”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建有“双困”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对“双困”毕业生强化就业技巧和职业能力培训,针对其特点提供“一对一”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重点推荐。对未就业毕业生及时建立相关档案,安排专人跟踪指导,确保毕业生离校后仍能得到专业的有效的指导和服务。

    四、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根据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反馈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抓手,从而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学院通过对专业结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来不断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在专业结构方面,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加大专业调整力度,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学院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实验室;广泛与企业联系,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为将来成功就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知识准备、技能准备、素质准备。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学院积极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灵活、动态、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方面,学院进一步拓展学生实习实训内涵,建立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并举、校外与校内实习并重的教育模式,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学校与行业大型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2.实施就业招生联动

    学院招生工作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按照就业情况结合社会需求、对学生就业困难的专业,采取逐步减少招生计划或暂停招生直至撤消该专业的措施,使招生计划规模与专业办学条件、社会需求相吻合。同时,重视发展国家紧缺、社会需求较为旺盛的学科和专业,如经济、管理等专业。


    五、工作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大学生就业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如何实现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面对新形势、新特点和新问题,学院将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提升就业工作服务水平,全力做好就业工作。2022年,学院将进一步健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内涵建设,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多方位提升学生的就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注重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优化就业指导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化与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困难、生活困难及未就业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完善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反哺学院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培养出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工作目标。

     


    附件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调查问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调查问卷

    尊敬的用人单位领导:

    首先感谢贵单位多年来对我院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我院毕业生在贵单位就业后的工作情况,进一步促进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更好地为用人单位服务,我们组织开展了本次问卷调查。恳请您在百忙之中填写调查问卷,加盖贵单位公章,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一、贵单位的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公章):                                                 

    通信地址:                                       邮编:            

    单位性质:(A、政府机关 B、事业单位C、国有企业 D、其他企业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二、贵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项目

    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思想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





    敬业精神





    行为规范





    工作态度





    心理素质





    团队合作





    诚信意识





    专业素质

    理论知识水平





    专业知识结构





    基本技能掌握





    综合能力

    业务能力





    创新能力





    学习能力





    市场意识





    沟通能力





    组织管理





    工作业绩





    三、贵单位录用我院毕业生的主要渠道是(可选多项)

    A、人才市场       B、到学校招聘  C、通过网络

    D、学生上门求职   E、他人推荐

    四、贵单位录用我院毕业生最看重的因素是(可选多项)

    A、学习成绩  B、敬业精神 C、责任意识 D、协作能力 E、组织和管理能力  F、人际沟通能力 G、应变能力   H、适应能力   I、创新能力

    五、贵单位对我院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此问卷请盖章扫描发送至:3228729739@qq.com    

    联系电话/传真:0557—3095368  


  • 上一篇:写给2021届毕业生的温馨提示
  • 下一篇:皖北卫生职业学院2022年春季网络双选会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