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色
  • 红色
  • 绿色
欢迎访问皖北卫生职业学院药学系网站!
今天是:
站内搜索:

    “争做新时代好老师”征文

    作者:高园丹   更新时间:2021-11-29 10:26:57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字体大小:【     】 打印

    第一篇: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药理教研室全体成员结合自身从教经历,对照"四有"好教师的内涵一致认为,要做一名深受学生爱戴、家长满意的好教师,首先,理想信念是核心。 大凡在教育事业有所建树的,无不是怀揣远大理想,并把数书育人当作自己一生钟爱的事业去经营、去呵护的人。有了理想信念,就如同在大海里航行有了目标和航向,它使看似平淡的教书生涯变得充实而瑰丽。其次,道德情操是底线。教师的职业注定是清窝的,如果耐不件寂囊,守不住清贫,是不适合做教师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很难想象超越了道德情操这个底线,教师如何能得稳三尺讲台。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培育的是祖国的未来。所以,让我们始终坚守道德情操这条底线,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争做德艺双馨的师德标兵。再次,扎实学识是根基。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知识大爆炸的当今,教师的既有学识和业务基本功面临看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对我们来讲已不再陌生。常言道;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有常流水。我们要不断夯实自己的业务知识,用自身渊博的学识 ,引领莘莘学子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最后,仁爱之心是灵魂。古今中外,那些教育大家们,无一不是把对学生的爱做到了极致。有句名言说得好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实践证明,教师一旦有了仁爱之心,就如同一个人有了灵魂,他才会变得鲜活、灵动、丰富、细腻,而被学生所爱戴。爱是无私的,更是永恒的,愿仁爱之心永驻你我心间,让我们永葆教书育人的青春与激情。(投稿人:药理教研室)


    第二篇: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其文化素质更为重要,道德是灵魂,师德是灵魂的直接体现。因此,我们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争做新时代好老师。

    一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教学事业,就要对我们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我们必须牢记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二是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愿自觉地自我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三是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作为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方可“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

    四是刻苦专研,提升业务水平。我们必须要修品练功,踏踏实实,自我完善,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要进德修业,为人师表,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工作魅力感召和吸引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总之,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自我要求,在行动上提高工作职责心,坚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做新时代好老师。(投稿人:药剂教研室)


    第三篇: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教师的个人素养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和学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那么应当如何去做好新时代的好老师?

    一、做新时代的好老师,要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教师积极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教书育人的指路明灯,作为新时代的好老师,要有牢固的理想信念和伟大的追求,积极培育和碱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中国梦的传播者。一个有理想信念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定是一个有热情、有激情的人,我们要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和远大的理想点燃学生的奋斗激情,引导其努力向上。

    二、做新时代的好老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既是学问之师,也是品德之师,不仅要向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更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积极进步。做新时代的好老师,首先自己就要立德,然后以德施教,做以德立身的楷模,弘扬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带动学生。

    三、做新时代的好老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成为一名知识丰富、技能精湛的好老师。我们必须站在知识发展的前言,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的充实拓展自己,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质量。老师是学生个性和习惯的塑造者,也是学生思想行为的示范者,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不断学习进取的精神,也会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

    四、做新时代的好老师,要具有仁爱之心

    教育事业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现代的教师不仅要做“传道受业解惑者”,还需要对学生付出无私的爱心和责任心,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进步。教师应当以自己的仁爱之心,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打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向往之心,学生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特有的关心和呵护,哪怕是一句不经意的赞美和一个浅浅的微笑都会给他们的心灵深处带来强烈的震撼。因此,要想做好新时代的好老师,我们就需要拿出自己的仁爱之心,主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护、鼓励和期待。

    总之,我们要以“四有”教师为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追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自身道德修养,努力争做新时代的好老师,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航员。(投稿人:化学教研室)



    第四篇:

    今天的教育以培养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目标。教师以教学生“学会学习”为最重要职责。正如卢梭指出,教育不在告诉人真理,而在于教人怎样发现真理。学生只有具备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善于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样的教育显然要把“学习”的主体交予学生,要使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个性自由发展、主动参与教育全过程,学生与教师享有平等人格,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教师还应始终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不仅有利于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而且也会与学生保持一种平等的学习心态,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蔡元培先生提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因此,教师要抛弃传统教育的枷锁,平等的看待学生、引导学生,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建议者。以真实的人格、满腔的热情、高超的智慧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将来,我会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和学生建立伙伴关系,我们先请学生信任我,同时承诺对他们的信任,我们要学生们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正确地,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我们也要让学生知道,认真学习,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是为了获得奖赏,学生们学习也不是为了取悦父母,取悦老师,而要让学生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是为了自己将来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否则,学生们走进社会后,会成为倍感沮丧,厌恶工作的人,他们也无法了解为什么自己对生活如此不满,人人都认为,学生们遵守纪律是必须的。但我们必须像在一定时间解释制定某些规则的“理由”,或者带着学生一起参与班级规范的设计,尽量设计有意义的规定,这样学生也比较愿意遵守规定。雷夫·艾斯奎斯说:”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从对方的角度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我们要让学生将这个忠告牢记在心,这样,学生将会变得善解人意,会力争做得更好。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雷夫·艾斯奎斯涉及到的这些境界,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培养思辨能力,就是要学生们学会理解并运用以哲学为基础的各种科学理念,会正确的认知世界,同事剖析自己。此外,还要用以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即在各种实践中分清良莠,明辨是非,知道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哪些是可做可不做的,思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成功与否。

    同时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与自我平衡能力,自控能力能不断地支持着学生往前走,自我平衡能力强,一个人就会立于不败之地,最终由成熟走向成功。要培养学生这个方面的能力,一位教师要有”三心”,即责任心,爰心和耐心,这“三心”是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其中责任心是出发点,是源动力,是爱心和耐心的不竭源泉;爱心是落脚点,是感染力,是责任心和耐心的能量中坚;耐心是支撑点, 是承载力, 是责任心和爱心的成功保证。 这“三心” 是不可分割的,连成一体的,是我们每个老师做人的基础,助人的力量,为人的标准,我们还要用这“三心”,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热爰阅读的人长大后才能成为与众不同的人,才能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如果学生除了基本读物之外什么都不读,只会走入死胡同,乐于阅读的学生能和身旁的世界产生联系,最后具备超越现阶段想象范围的思考能力,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

    新时代的我们要建构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以学生为主体,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我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做一位新时代的优秀老师。(投稿人:教师支部)